论据2.当前的智能穿戴设备缺乏“杀手级”功能,作为手机的附属品才会更有意义
每当一类新产品出现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唱衰”声音。智能穿戴设备同样也有不看好,之所以不看好是因为找不到它的“杀手级”功能。它没有办法让大家觉得有了它可以不需要其他的设备。但这并不代表这种设备没有发展,只能说它现在的发展还没有那么先进,这就像之前的平板电脑刚出现时一样。
绝大多数智能穿戴设备缺乏“杀手级功能”
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功能还都太简单了,在我看来最有科技含量的就是谷歌眼镜了,其他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项链等这些都太LOW了。往小了说,智能手环就是一个计步器,智能手表就是一个“极致迷你平板”。好一点的智能手环加入了血压、心率的检测,但它需要借助手机显示屏来显示它检测到的数据。同样,好一些的智能手表能装任何App,能拍照,能打电话,但是它还是需要与手机配对连接来实现一些通讯的功能。所以从根本的功能上,就注定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离不开手机,离开了手机没有太大的意义。没有办法将它的功能和作用体现出来。
论据3.智能穿戴设备售价较高,与手机搭配销售才能更好的普及
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看似很热,厂商们也都以为这些新奇的产品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从实际的销量以及现实生活中实际的佩戴情况就能够发现,它根本没有得到用户的信任。这里并非想要打击智能穿戴设备,而是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确实没有太多购买的意义。价格偏高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因素。
目前比较热门的几个智能穿戴设备价格都不菲,高通Toq售价349.99美元、果壳智能手表售价1999元、Jawbone UP2售价为1198元。还有很多很多产品,从这些产品的功能上来讲价格确实都贵的“离谱”。所以说单独售卖这些产品,不但很难推广,而且没有太多人去愿意埋单。
昂贵的售价这让很多想要体验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都感到怯步(图片截自高通)
针对这种情况,有些厂商适时做了销售策略的变化,这也让部分智能穿戴设备有了较好的推广。例如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与自家旗舰手机的完美配合使用以及捆绑优惠销售,让不少购买三星GALAXY Note 3的用户也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同样还有国产的百度手环,它与TCL idol X+合作,购买手机便可获赠手环的销售方式也让它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所以说在当前不温不火的智能穿戴设备市场中,初期的阵痛是必然的,依附于别的产品来推广自己这才有可能被认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短期内的智能穿戴设备想要靠自身的发展获得成功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与手机组合销售才可能获得更多的大众认可,赢得一部分市场。后期的智能穿戴设备将会是一个极为广泛的市场,不会局限于现在较少的类型,脱离手机也能获得市场认可。
短期内的智能穿戴设备想要靠自身的发展获得成功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与手机组合销售才可能获得更多的大众认可,赢得一部分市场。后期的智能穿戴设备将会是一个极为广泛的市场,不会局限于现在较少的类型,脱离手机也能获得市场认可。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