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20日,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那一年,英国的计算机接入互联网已有21年;绝大多数中国人还只能从《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报道中了解刚刚动工的三峡工程和南非新当选的黑人总统;超市进入中国,带来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阿里巴巴帝国的缔造者马云正在浙江经营一家翻译社,勉强收支平衡。(引自新浪新闻中心)
2014年4月20日,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走过了20个春夏秋冬,这其中经历了太多的环境、产业变迁,可能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们,很难想象80后孩子们所经历过的“201电话卡上网”岁月,甚至“56k猫”对他们来说也已经是老古董。但是科技的进步就是这样,让你摸不着头脑、转瞬即逝。中国互联网的20岁生日,绝不仅仅跟PC有关,所有和互联网有关系、乃至今天所有和移动互联网有关系的关联产业链,都扮演着各自不可或缺的角色,比如手机。
手机不只是手机 中国互联网20年跨越前行
虽然手机的诞生,以及从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那段历史,已经超出了中国互联网20周年的范围,但想要了解手机与互联网的“纠缠”,还是有必要做一下简单回顾。严格来说,手机的0G时代开始于1971年,1G时代开始于1973年,中国互联网开始的时候,手机刚刚实现短信的功能,并且这个状态维持了大约7年,直到2000年3G网络的出现。
从GPRS到EDGE(2003年)、从EDGE到3G、再从3G到4G,到今天经过了大概11年的时间,不得不说,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的进步是神速的、是跳跃性的,我们的3G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滞后,在4G时代又拼命追上,势必会催生一些非常规的、机具本土特色的时代性产物,比如双卡双待、比如TD-SCDMA。起初,互联网的概念还局限在电脑的范畴内,龟速般的GPRS无法让用户在移动端获得类似于PC端的互联网体验,直到EDGE的出现(EDGE至今仍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体)。
但这种简单的需求,显然不能成为推动3G普及的催化剂,直到iPhone的出现、直到iPhone带来的App概念出现、直到新浪微博的出现,其推动3G普及的功绩理应载入互联网、或者说移动互联网的史册。当然,在这期间,我们也看到了摩托罗拉、诺基亚两家老牌“巨人”的衰老。可以说,中国互联网的20年,是移动互联网从无到有再到羽翼丰满的20年,也是手机行业国内外厂商阶段性“洗牌”的20年。
网络的不断演进,推动了硬件形态的变化,同时也改变了用户的使用习惯
(图片来自made-in-china)
网络的不断演进,推动了硬件形态的变化,同时也改变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在iPhone出现之前,我们难以想象一部没有实体按键的手机该如何操作,如果说有谁能干掉诺基亚成为手机老大更是天方夜谭。然而,就是仅仅20几年的时间,苹果不仅颠覆了手机行业,也改变了与人们生活相关的许多其他行业,比如音乐、出版物、支付、软件等等。
如果说功能机到智能手机,是用“智能操作系统”加以区分的话,那么如今的所谓智能手机,我认为必须用移动互联网终端来形容更为贴切。全触屏取代了实体键盘,包括诺基亚、黑莓引以为傲的QWERTY全键盘也没能幸免,问题不在产品身上,而是设计制造他们的人,没能跟上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变的节奏,更没有预判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商业模式。其实,用户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产品,任何宣传层面的噱头都会随着时间而淡化,真正贴近用户日常生活、接触学习使用成本低的产品,往往能笑到最后。
聊过了网络、也聊过了硬件的变化,连接这两者之间的桥梁同样至关重要,他就是手机操作系统。如果聊手机OS,Android、iOS、Windows Phone似乎已经形成了人们思维惯性的三足鼎立,也正是因为这些移动互联网的产物,才彻底淘汰了曾经的Symbian、webOS、Blackberry、以及Windows Mobile。为什么这些前辈会被淘汰,其实很简单,首先他们没有做适合移动互联网环境的改变,导致虽然封闭但体验更精致、优雅的iOS趁虚而入;其次,在苹果建造的盈利性生态模式下,几位前辈没人能突围,除了谷歌Android,勉强再加上洗心革面的微软Windows Phone。谁能赢得下一个20年,首先我认为不一定是苹果,其次我认为竞争会从手机迁移到其他平台,鹿死谁手现在还说不好。
现在随便一个所谓互联网手机就预约、排队、抢购一空......(图片来自money.scol)
虽然没能亲眼目睹中国互联网过去20年的每一幕,但是后10年的每一个历史性转折点对我来说还是历历在目的。当年用手机收发彩信的时候,压根儿都没有网速的概念,跟现在随处3G、4G、Wi-Fi覆盖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当年拿一个旋盖的索尼爱立信W900i、拿一个全键盘的诺基亚E71都感觉屁颠儿屁颠儿的我,现在已经无法再接受5英寸以下尺寸屏幕的手机;当年在手机里装个java程序都感觉无比兴奋的我,感觉Symbian系统、sisx程序高深莫测,现如今iOS越狱、Android Root却怎么也提不起兴趣;当年全世界消费者都买诺基亚,也没见诺基亚手机老是缺货,现在随便一个所谓互联网手机就预约、排队、抢购一空......
中国本土手机厂商确实在崛起,但靠硬件堆砌而没有核心技术创新的这种“假象”,会令“低价”这个卖点变得越来越乏力,对中国手机行业也不是良性促进。中国的互联网、无论是网络本身还是产品形态、无论从利用网络实现各种功能的操作系统还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做各种宣传盈利的厂商,建议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不做鼠目寸光、投机取巧的事,要做与消费者互利互惠、对行业良性推动的百年老店。中国互联网的20年只是与国际真正接轨的开始,未来20年才是能否跟上脚步的关键。
相关阅读: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