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编辑

    网约车成功"合法化"后是否沦为出租车?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  |  责编:庞超
    收藏文章 分页阅读 暂无评论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1网约车“合法化”条件

        网约车的出现,颠覆了出租车的垄断地位,也迫使制度落后的出租车公司进入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而网约车的出现,也被出租车公司冠以“黑车”称号,因其没有合法的营业执照。虽然网约车便捷更符合市场需求,但关于网约车运营的合法性极具争议!

    网约车成功"合法化"后是否沦为出租车?

        7月28日,交通运输部颁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将自2016年11月1日起实施,9月9日,交通运输部又公布了63号令《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和《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以此作为出租车网约车新政的配套政策。网约车进一步正规化、监管化将成为必然。

    合法后的网约车需要什么?

    1、持证上岗  

        修订后的政策对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包括巡游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等,并结合网约车新业态的特点,对驾驶员条件、考试内容、证件类别、注册管理、继续教育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相应适应性调整。从业资格规定将于10月1日起实施,网约车驾驶员不可“裸奔”上路,需要持证上岗。

    网约车成功"合法化"后是否沦为出租车?
    网约车

    2、车辆必须符合条件

        7座及以下乘用车;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车辆技术性能符合运营安全相关标准要求。车辆的具体标准和营运要求,由相应的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发展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3、驾驶员必须符合条件

        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暴力犯罪记录

        以上规定使网约车逐步变得“出租车化”。当准入门槛提高后,从前那种“只要有车,注册一下就能跑快车”的日子将不复存在。   

    2网约车“合法化”地方性变味

    网约车“合法化”地方性变味  

       《暂行办法》和《指导意见》出台之后有一大批人叫好,但网约车准入标准、运营数量和价格细则,根据规定则由地方政府决定。这一地方决定让网约车“合法化”变了味。

        兰州、济南等地相继向社会或出租车司机群体就网约车实施细则征询意见,从已经披露的地方征求意见版看,虽各有特点,但对网约车数量、运营标准等均设有严格的门槛。

    网约车成功"合法化"后是否沦为出租车?
    网约车地方性限定

        举例说明:根据兰州市规定,将严格控制网约车发展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制定网约车投放数量,在准入端对网约车实行合理管控。根据估算,兰州市运营车辆饱和状态应该在1.5万辆左右,而目前兰州市出租车的保有量为1万辆,加上政府未来两年在出租车方面的投入,应该达到1.2万辆。照此计算,留给网约车的数量仅为3000辆左右。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王军认为,一旦地方政府部门对网约车采取严格数量管控和运价管制,网约车就与传统出租车无异,只不过是通过移动互联网预约的出租车而已。

    网约车成功"合法化"后是否沦为出租车?
    网约车地方性变味

        这一系列地方性的举动无异于将网约车推向网上出租车之路,网约车沦为出租车在各地方的规定之下是迟早的事情。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对出租车,还是对网约车而言,开放管制,公平竞争才是发展更好的必经之路。而地方制定网约车实施细则,应该鼓励公平竞争,平衡各方利益,而不是为了“平衡”“求稳”就限制新业态发展。

    3“网约车们”的自我变化

    “网约车们”的自我变化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出租车”模式的出现,最终催生了“共享出行”,而趁势而起的滴滴、快的等出行平台造就了国内最早期的共享经济模式。

    网约车成功"合法化"后是否沦为出租车?
    共享出行

        其实,共享出行的本质上就是一种便利、实惠、多赢、大众化的经济模式。网约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使人们的出行成本更加低廉。从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车辆所有人、使用人以及网约车平台的多赢。然而,随着滴滴与Uber的合并、网约车新政的出台,共享出行也开始逐渐变味了。

        首先是网约车价格出现上调。国内两大网约车巨头滴滴和易到近日分别被曝出巨额亏损的财务账单,易到今年第二季度平均日亏损额高达3700万元,滴滴去年则是亏了122亿元之巨。在疯狂的“烧钱大战”之后,平台也想实现盈利,让网约车行业回归原点。网约车新规中也将“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条款予以明确。种种原因促使了网约车普遍涨价,也让其出行成本不再低廉。

    网约车成功"合法化"后是否沦为出租车?
    网约车价格上调

        其次,多赢局面濒临瓦解。虽说网约车价格上涨,可是网约车司机部分的收入模式却发生变化,比如目前滴滴已经开始实行司机端和乘客端双重计费模式。平台调整计价方式之后,虽然计算方法明晰了,但实际收入却下降不少,这也就导致网约车司机不再拥有以往的热情。而对习惯了享受低价出行服务的用户而言,涨价后他们很多人已经选择了“逃离”。国内第三方数据机构易观,最新发布的8月移动出行市场数据显示,月度活跃用户数方面,滴滴已经连续两个月下跌,连续5个月增长的优步中国也首次出现下跌。

        最后就是大众化出行破灭。据了解,滴滴平台目前有网约车司机近1500万人。滴滴方面表示,滴滴平台的司机中75%为兼职,按照新的管理办法,可能大部分兼职司机和车辆将会退出。再加上用户活跃度的下降,网约车可能不再是大众化的出行方式。

        如此看来网约车要成为出租车的另一种形态大有可能,共享出现的局面面临破灭,如果说还有什么能改变,那就是网约车自身。未来如何,11月1号网约车“合法化”正式实行之后再来看。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