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车,对于大部分朋友来讲就是从A地出发到B、C、D....等地,而班车主要都是乘坐着的公司或者服务企业组织运营。如:百度、腾讯等大型企业的员工班车,另外就是驾校的学员班车。其目的就是为搭乘者提供方便,同时也可以看做一种福利。
班车,对于笔者而言还有一些回忆。小时候,在暑假时经常会去父亲单位,因此也会经常乘坐单位的班车。在班车也会遇见父亲同事,大家也会在路上说一些时政新闻或者工作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在那时班车远比公交车快捷和舒适,所以对于班车印象也更加身。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会有疑问,这与互联网班车有何联系?经过多天的实际体验,笔者发现以上两点“互联网班车”同样可以做到。首先,目前低价政策和便捷性吸引了不少用户。另一方面,其还拥有一定社交属性,可以让同线路的用户产生交集,增加用户的黏粘性。这也就是班车与出租车的不同,也是互联网班车与互联网专车的差异。我们也不应该从专车角度去看待它,而是应该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互联网班车。
"互联网班车"体验:谈从"免费"走向"情怀"
话归正题,笔者先讲讲这几日互联网班车实际体验。首先就是选择线路,从中关村出发的班车并不少,大多是到达天通苑、大兴、房山、通州为主,到达方庄的班车少之又少,因此最终选择的是考拉班车(没有看到其他班车有到达方庄线,包括定制公交)。
在此需要一提的是,考拉班车目前并没有单独的APP,了解线路、选择线路、支付、电子票全部是在微信公共账号中进行。在这一点方面,相信对于一部分用户来讲还是缺乏安全感,毕竟拥有单独客户端才显得更加正规。
订票:细致有余,稍有不便
在订票环节用户仅能从公共账号进行下单,由此带来问题是,用户需要不断进行下拉,在体验方面有些不便,不过用户订过一次票之后该线路就会被添加为“常用”,进行置顶显示,这一点设置的较为人性化。
此外,在选择线路之后用户可以查看该条班车形式线路(有时根据路况司机师傅会进行适时调整,但不会应用停靠站)。此外,还非常细心将的提供停靠站点的街景图,这对于没有站牌的互联网班车非常重要,毕竟如果错过班车给双方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车票价格方面,考拉班车基本按照与地铁同价的标准,其他互联网班车大多也是如此(部分线路会有特价情况)。每天早班和晚班需要分别购买。近日,考拉班车还推出月票,相比于日票价格更加便宜实惠。
值得一提的是,上车时需要展示电子票,而电子票在公共微信号当中,部分上车点存在网络信号不佳的情况,常常出现无法正常开启页面情况。同时,微信也是当前社交主要工具,如果提前刷新电子票页面就意味着无法正常使用微信,会为用户带来一定不便。因此,建议考拉班车早日推出客户端,进一步方便用户使用。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