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们”的自我变化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出租车”模式的出现,最终催生了“共享出行”,而趁势而起的滴滴、快的等出行平台造就了国内最早期的共享经济模式。
共享出行
其实,共享出行的本质上就是一种便利、实惠、多赢、大众化的经济模式。网约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使人们的出行成本更加低廉。从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车辆所有人、使用人以及网约车平台的多赢。然而,随着滴滴与Uber的合并、网约车新政的出台,共享出行也开始逐渐变味了。
首先是网约车价格出现上调。国内两大网约车巨头滴滴和易到近日分别被曝出巨额亏损的财务账单,易到今年第二季度平均日亏损额高达3700万元,滴滴去年则是亏了122亿元之巨。在疯狂的“烧钱大战”之后,平台也想实现盈利,让网约车行业回归原点。网约车新规中也将“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条款予以明确。种种原因促使了网约车普遍涨价,也让其出行成本不再低廉。
其次,多赢局面濒临瓦解。虽说网约车价格上涨,可是网约车司机部分的收入模式却发生变化,比如目前滴滴已经开始实行司机端和乘客端双重计费模式。平台调整计价方式之后,虽然计算方法明晰了,但实际收入却下降不少,这也就导致网约车司机不再拥有以往的热情。而对习惯了享受低价出行服务的用户而言,涨价后他们很多人已经选择了“逃离”。国内第三方数据机构易观,最新发布的8月移动出行市场数据显示,月度活跃用户数方面,滴滴已经连续两个月下跌,连续5个月增长的优步中国也首次出现下跌。
最后就是大众化出行破灭。据了解,滴滴平台目前有网约车司机近1500万人。滴滴方面表示,滴滴平台的司机中75%为兼职,按照新的管理办法,可能大部分兼职司机和车辆将会退出。再加上用户活跃度的下降,网约车可能不再是大众化的出行方式。
如此看来网约车要成为出租车的另一种形态大有可能,共享出现的局面面临破灭,如果说还有什么能改变,那就是网约车自身。未来如何,11月1号网约车“合法化”正式实行之后再来看。
推荐经销商